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创新育人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3月24日至4月6日,依托2022级“认识实习”、2023级“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组织开展了以“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为核心的专项实习活动。
2025年3月24日,学院在秋实楼举行了实习动员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负责人李嘉伟介绍了本学期实习活动的具体安排,副院长金海斌参加会议,强调专业实习要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赛事为实践载体,将专业学习、竞赛筹备与社会调研深度融合。


实习期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切实加强本科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2025年4月2至3日,学院组织2022级、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生180余人次赴“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现场教学,学生们深刻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团结奋斗精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展馆内的各个展区,从“一五”时期党中央决定建设包钢的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到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包钢一号高炉剪彩的珍贵影像,展陈馆生动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全国20多个省市8万多名建设者支援包钢,不畏艰难,筑起“草原钢城”的壮丽篇章。


据统计,本次实习期间共形成社会调查报告5份,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书5份,红色青年筑梦之旅计划书4份,大学生讲思政课教学设计95份。内容涵盖内蒙古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西口文化、生态治理、社会基层治理等内容,展现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后续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作业,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完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赛事。
将学科竞赛嵌入专业实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更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强化了思政人才的问题意识与社会关怀。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打造具有思政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